疫情期间,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等个人防护措施对于降低疫情传播风险、保持身体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市民什么时候需要佩戴口罩?该如何科学佩戴口罩?
问:市民在什么情景下需要佩戴口罩?
答:除接种疫苗外,戴口罩、勤洗手等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预防新冠肺炎等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有着重要作用。
我们进入公共场所,如小区、单位、商场、超市等,都要佩戴口罩。在乘坐地铁、公交车等公共交通工具时要全程佩戴口罩。
在乘坐电梯、进入地下车库等密闭环境时,要规范佩戴口罩。尤其要提醒的是,即使电梯里没有同乘者,也应佩戴口罩。
日常生活中,我们在出门遛弯、买菜、取快递时,都应戴好口罩。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可以大大降低被病毒“钻空子”的风险。
我们总结出了降低感染风险的3个重要因素:戴口罩、勤洗手和保持社交距离。如果能同时做到这3点,感染病毒的风险会显著降低。
问:如何科学佩戴口罩?
答:对于市民而言,如果没有特殊的职业需求,在一般的生活、工作场景下,医用外科口罩就能够起到较好的防护作用。
佩戴口罩前,应保持手卫生。佩戴时,要通过颜色深浅、皱褶朝向、金属条位置分清口罩的内外和上下。佩戴后,将口罩皱褶充分拉开,保证能够遮住口鼻和下巴,双手摁紧金属条,让口罩与面部更好地贴合,保持密闭性。
我们要坚持科学佩戴口罩。有些人佩戴时有露出鼻部的习惯,这会影响口罩的防护效果。有些人喜欢把口罩挂在胳膊上,这还有可能造成口罩内面的污染。
问:公众日常佩戴口罩,应该多久一换?
答:若口罩已潮湿或脏污就要立刻更换。正常情况下,建议大家每个口罩的累计佩戴时间不超过8小时,提醒大家要及时地更换口罩。
问:戴口罩等个人防护措施对于预防新冠肺炎的作用
答:北京市疾控中心曾在流调中发现,有些人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因与确诊病例座位相近或有交集,而被判定为密接,但因为全程规范佩戴N95口罩、不进食、少走动、不聊天,全程做好个人防护,最终没有被感染。
问:除了规范佩戴口罩外,还有哪些日常习惯对于预防新型冠状病毒传播十分重要?
答:新型冠状病毒除了通过飞沫传播外,还可以通过接触传播。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用手卫生。外出回家后、触摸眼睛和口鼻前,要注意先洗手。
在照顾老人、儿童、病人前,也要做到先洗手,避免病毒通过接触传播给他人。
如果我们保持好戴口罩、勤洗手等良好日常行为习惯,可以大大降低感染病毒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