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静脉曲张是一种发病率非常高的疾病,遗传因素是重要发病原因之一,后天因素例如肥胖、长时间站立、坐着,或者慢性咳嗽、便秘等因素都会增加下肢血液回流的阻力,也可引起静脉曲张。一旦得了静脉曲张,轻者会出现下肢蜘蛛网样的红血丝或者一根根突出皮肤表面蚯蚓状的“青筋”,影响美观;症状重者会出现大片迂曲成团的曲张血管,患者会在下午或者傍晚出现下肢发沉、酸胀、乏力、疼痛等症状,甚至出现下肢皮肤瘙痒、色素沉着、皮炎、湿疹、溃疡等表现。有报道在18~64岁的人群中约有1/3的发病率,患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上升,并且女性多于男性,尤其多见于从事持久体力劳动或站立工作的人员。
一、工作目标
通过对公众,尤其是具有静脉曲张高危因素人群的开展公众多种渠道科普,使得公众了解下肢静脉,知晓静脉曲张带来的危害及疾病的治疗及预防方法,避免患者因对于疾病不了解,导致延误病情所引起的不良预后结局的产生。
二、主要举措
通过公众号、视频号、科室及门诊宣传栏、社区义诊及电视等多张渠道,以文字、图片及视频等多种宣传形式,对公众人群,尤其是肥胖、重体力劳动者、具有家族病史及不良生活方式等高危人群进行全面、细致的科普宣教。
大力推广预防静脉曲张的健康饮食及生活习惯:(1)避免长时间的重体力劳动、站立、坐位;(2)适度运动、降低体重;(3)多吃富含纤维食物,避免便秘;(4)活动时穿弹力袜。
三、推广情况
通过电子媒介及现场宣教等多种途径开展的一系列静脉曲张科普活动,使得每年大量具有高危因素人群认识到静脉曲张的危害,通过改善生活方式预防静脉的发生;对于已经出现轻度静脉患者,同样大大延缓疾病的进展,对于改善患者远期预后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为社会节省的大量医疗资源,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及经济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