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精神卫生 健康科普

疫情下,如何安抚家中“神兽”

时间:2022-04-29   浏览量:64    来源:荣县第三人民医院   作者:荣县第三人民医院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很多孩子需要居家学习。在与家中“神兽”长时间的相处中,家长们难免会碰到一些令人头疼的问题。我们收集和整理了家长们可能会感到困惑的6个问题,并从心理专业的角度进行解答,希望能给家长们一些帮助。

问题一:疫情防控阶段,孩子闹着要出去玩怎么办?

解答:这可能是由于孩子对疫情防控的了解不够,需要帮助孩子增强防护意识。但是,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需要采取不同的方式。

对于小龄儿童,我们可以用讲故事、比喻的方法告诉孩子:“现在外面有病毒妖怪,很危险,爸爸妈妈都打不过,很多医生护士正在努力打败它。我们待在家里不出门就能够让病毒妖怪的能量变少,而且我们家是一个‘神仙洞’,妖怪不敢进来,所以只要我们待在家里就是安全的,在家也可以有很多好玩的。”

对于大龄儿童,家长们不要隐瞒和回避,可以跟孩子一起每天定时关注和讨论官方发布的疫情相关情况,但不要花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孩子能客观看待疫情后,自然能够理解待在家中的重要意义。

问题二:总待在家里,孩子沉迷于电子设备怎么办?

解答:家长首先需要了解孩子沉迷于电子设备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如果是因为无聊,家长们可以跟孩子一起做一些孩子觉得有趣的事情,例如给孩子讲故事、邀请孩子一起做手工、玩一些益智类的游戏等,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对于大龄儿童,家长要理解和接受孩子有网络社交的需要,尤其是在长期待在家里的情况下,不妨跟孩子商定好每天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长。另外,家长们尽量减少电子产品的使用,为孩子做好榜样。

问题三:孩子总是担心自己被感染怎么办?

解答:对孩子进行健康教育,帮助孩子认识这个世界是存在不确定性的,每个人都有被感染的可能,需要接受这种不确定性;跟孩子一起分析被感染的可能性有多大,比如感染人群占总人群的比例是多少,感染人群的年龄分布又是怎样的,让孩子认识到在做好防护的情况下,被感染的可能性是很小的。

家长要尽量保持冷静,避免将自己的负面情绪传递给孩子。

问题四:孩子在家不愿意运动,饭也吃得少,怎么办?

解答:家长们需要努力帮助孩子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尽量与上学一样,有规律的作息时间和吃饭时间。家长最好和孩子一起制作计划表,安排好每天要做的事情。

为了丰富每天的生活,家长可以带孩子做一些运动类的游戏。如在家中进行跳绳比赛、俯卧撑比赛、萝卜蹲游戏等,运动对饮食和睡眠都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另外,家长可以带孩子一起做些他喜欢的食物,让孩子参与制作过程,体会食物的美味,更愿意规律进食。

问题五:居家时间较长,孩子的成绩受到影响怎么办?

解答:居家线上学习对于一些学生来说可能会引发焦虑,面临升学考试的孩子心理压力可能更大。家长们需要先观察和判断孩子的状态是否明显受到疫情影响。

如果孩子并没有明显受到疫情的影响,在保持关心国家大事的同时,仍然能够每天在家安排好学习,家长需要收起自己的焦虑情绪,不去打扰孩子。

如果孩子明显受疫情影响,无心学习,家长可以先冷静下来跟孩子讨论疫情的情况,帮助孩子理性看待疫情,分析目前可以开始做的事情,帮助改善孩子的情绪,帮他们回到准备升学考试的轨道。家长不要反复提及学习的重要性,以免加重孩子的焦虑,应鼓励孩子一点点地开始调整,与孩子共同协商对策。

如果情况严重,可以寻求远程的心理咨询帮助。各城市都有相应的心理援助热线,一些精神专科医院也会提供线上心理援助服务。

此外,家长们要尽力做好后勤工作,确保高度用脑的孩子们能够及时得到营养支持。

  问题六:网上教学模式,孩子不适应怎么办

解答:网上教学与面对面教学最大的差别在于老师难以与学生实时互动。老师难以观察到孩子们对课程的接受情况以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学生也可能因缺少了临场感和老师的直接监督出现较难集中精力的情况。

家长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帮助孩子适应:家长可以抽空跟孩子一起提前了解具体课程安排,做好预习;将学习的地方设置在家里较为安静的地方,避免其他家人和物品对孩子学习的干扰;如果孩子年龄较小,尽量在旁边陪同孩子一起听课,不玩手机或做别的事情;假如孩子太小,实在不能适应,或不习惯看屏幕,家长可以先听课,再尝试将教学内容教授给孩子。

上一条:

没有啦!

下一条:

没有啦!
<
手机扫一扫可手机访问
荣县第三人民医院
手机版网站
扫一扫关注我们
患者满意度调查

预约电话:0813-6600120   咨询电话:0813-6602216  投诉电话:0813-6601264   医疗投诉:yiliaots@126.com   收费投诉:shoufeits@126.com

Copyright © 20016-2024 荣县第三人民医院 版权所有 备案号:蜀ICP备18019160号-1 川中医药网审【2012】063号 川公网安备 51030002000062号 技术支持:四川百信智创科技有限公司

川公网安备 510321020000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