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精神卫生 健康科普

精神科护士揭秘:常见精神疾病早期预警信号

时间:2025-02-28   浏览量:8    来源:网络   作者:网络

导言

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全球约10亿人受精神健康问题困扰,而70%的早期患者因忽视身体发出“求救信号”错失最佳干预时机。作为从业15年的精神科护士,我发现大众对“精神疾病”的认知仍存在两大误区:要么将焦虑抑郁等常见问题“妖魔化”,要么将睡眠障碍、情绪波动等预警信号简单归因为“性格问题”。本文将通过真实案例,带您识别5类高危预警信号。

01“睡不着”与“睡不醒”:睡眠异常背后的危机

案例1:程序员小张持续3个月每天只睡3小时仍精力亢奋,最终确诊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

警示信号: 

1.入睡困难/早醒持续超1个月

2.睡眠需求锐减却异常亢奋

3.白天困倦但夜间清醒的昼夜颠倒 

护士解读: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异常会影响睡眠节律,抑郁症患者常伴随早醒,躁狂发作则出现睡眠需求减少。建议记录睡眠日志,包含入睡时间、觉醒次数、日间精神状态。

02“情绪过山车”:超出正常范围的情绪波动  

案例2:大学生小林1个月内从极度亢奋(疯狂购物、整夜写诗)转为卧床哭泣,确诊双相障碍。

警示信号: 

1.情绪剧烈波动持续超2周 

2.无外界刺激的持续性心境低落 

3.情感反应与环境明显不匹配 

科学量表:PHQ-9抑郁症筛查量表(可附简化自测版)。  

行动指南:当情绪已影响工作/学习效率、人际交往时,应及时寻求专业评估。

03“大脑断线”:认知功能断崖式下降

案例3:45岁教师突然忘记教案内容、无法批改作业,检查发现早期额颞叶痴呆。

高危表现:  

1.短期记忆明显衰退(如忘记关火)  

2.执行功能下降(无法完成多步骤任务)  

3.定向力障碍(在熟悉场所迷路)

护士提醒:区别于正常老化(偶尔忘事但能事后回忆),病理性认知下降具有进行性加重特点,可通过MMSE简易智能量表初步筛查。

04“社交蒸发”:从活跃到自我封闭的转变

案例4:高中生突然退出社团、拒绝出门,3个月后出现幻听,确诊精神分裂症前驱期。

观察要点: 

1.回避既往喜爱的社交活动 

2.对个人卫生开始漠不关心 

3. 出现“别人在议论我”的妄想前兆 

家庭应对:避免指责“你就是懒”,可采用非暴力沟通:“我注意到你最近很少打球了,是遇到什么困难了吗?”

05“感官异常”:那些被误认为“灵异体验”的征兆  

真实就诊陈述:“我总听见水龙头滴水声,但检查发现根本没开水”  “饭时觉得舌头像被电击”典型症状:  

1.幻听(评论性/命令性内容最危险) 

2.体感异常(无器质性病变的疼痛/麻木)  

3.非妄想性知觉(赋予日常事物特殊意义)  

急救信号:当出现命令性幻听(如“跳下去”)或被害妄想,需立即就医。

建立心理健康的"防火墙":三级预防策略  

一级预防(未病先防):  

1.定期用DASS-21量表评估压力水平 

2.保持每周5次30分钟有氧运动

二级预防(早诊早治): 

1.社区开展认知功能筛查(如MoCA量表)

2.企业引入EAP员工心理援助计划

三级预防(防止恶化): 

1.家属学习复发预警识别(如药物依从性下降)  

2.建立包含精神科医生、康复师的多学科支持系统

精神疾病不是洪水猛兽,而是大脑发出的“检修通知”。当我们学会以科学态度对待心理异常信号,就像为心灵装上“烟雾报警器”。请记住:寻求帮助不是软弱,而是对自己最智慧的慈悲。

 


上一条:

没有啦!

下一条:

没有啦!
<
手机扫一扫可手机访问
荣县第三人民医院
手机版网站
扫一扫关注我们
患者满意度调查
Copyright © 20016-2025 荣县第三人民医院 版权所有 备案号:蜀ICP备18019160号-1 技术支持:四川百信智创科技有限公司

川公网安备 51032102000035号